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有效应用的途径分析
2.1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为了zui大程度发挥边坡支护技术应有的效应,在施工之前就要制定合理完善的施工计划。施工方要确保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计划的相关要求来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高质量。在计划筹备的初级阶段,要对施工的外界环境和影响因素进行全方面的统筹估计,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案,为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
虽然这种施工方法的成本比较低,但是相应地需要比较高的外界条件要求。在进行土钉墙结构构件之前,首先要保证基坑的大小不大于12米,如果大于这个数值,支护结构就无法保证稳定性,土钉墙也就丧失了支护效果。因此,如果施工方采用这种方法,就必须对施工条件进行全方面的勘察,以确保外界因素的数值符合合理条件的范围。
人工种草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坡面简单播撒草种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多用于边坡高度不高、坡度较缓且适宜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堑和路堤边坡防护工程。消耗量标准列示的基坑边坡支护常用方式有五种:土钉、锚杆、格构梁、挂网喷浆、高压喷射混凝土。一般组合式运用的较多,如土钉+挂网喷浆、锚杆+格构梁、格构梁+挂网喷浆等,在建安工程造价计算时,需要综合进行考虑。如土钉支护,涉及5个子目,土钉成孔、土钉灌浆、土钉制安、土钉张拉;锚杆,分干法成孔、湿法成孔,15米以内灌浆、15米外灌浆,制安,张拉;格构梁分模板制安、基层砂浆找平、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高压喷射砼,分50mm和每增50mm等。挂网没有相应定额子目,尚需借用相关定额子目。如果两种方式组合,相应子目均需考虑计价。
传统的边坡工程加固措施,大多采用砌石及喷混泥土等灰色工程,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和谐。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及经济实力的增强,生态护坡技术逐渐应用到工程建设中。
生态护坡根据边坡土质条件可分为土质生态边坡防护和岩质边坡生态防护。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的关键是建立创造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
生态护坡必须考虑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植被的选择要与周围大环境相协调一致,并考虑植物的生态性、形态性、地域性。原则上是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植被,且抗逆性强、生长迅速、自繁能力强、适应粗放管理,日后管理简单。
工程防护
1.1 抹面与捶面[1]
1.1.1适用条件:
①对各种易于风化的软岩层(如泥质砂岩、页岩、千枚岩、泥质板岩等)边坡,当岩层风化不甚严重时;
②所防护的边坡,本身必须是稳定的,但其坡面形状、陡度及平顺性不受限制;
③所防护的边坡,必须是干燥、无地下水的岩质边坡。
1.1.2构造要求:
①抹面厚度一般为5~7cm,捶面厚度为10~15cm,一般为等厚截面。
②抹面与捶面工程的周边与未防护坡面衔接处,应严格封闭。如在其边坡顶部做截水沟,沟底与沟边也要做抹面或捶面防护。
③大面积抹面或捶面时,每隔5~10m应设伸缩缝。
边坡设计应遵循“安全绿色、水土保持、恢复自然、环保之路”的设计原则。
对公路边坡进行防护,必须考虑以下问题:①边坡稳定: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与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岩土表面的风化、破碎、剥蚀演变过程,从而保护路基的整体稳定性。②环境保护:使工程对环境的扰乱程度减少到zui小,并谋求人工构造物与自然环境相协调。③综合效应:综合防光,防眩,防烟,诱导司机视线,改善景观等目的进行边坡绿化防护,充分发挥防护工程的综合效益。